中国消费者报广州讯(陈晓莹 记者李青山)4月12日,广东记者从广东省市场监管局获悉,推出条政该局充分发挥市场监管职能,策措村高制定并印发《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服务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的施助实施意见》,聚焦八大方面制定28条政策措施,力百充分发挥登记注册、县千标准、镇万质量地理标志、发展商标、广东认证、推出条政监管执法等职能作用,策措村高全力推动广东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向着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施助
发展壮大经营主体,力百夯实县镇村产业发展微观基础。县千放宽农村经营场所及名称登记条件、镇万质量放宽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登记条件、支持个体工商户转型为企业,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培育一批县镇村经营主体。鼓励和支持“名特优新”产业发展,对个体工商户进行分型分类和精准培育,不断提升经营主体发展质量。力争到2023年底,广东全省个体工商户达980万户,农民专业合作社达5.8万户。
开展农贸市场提升行动,助力打造兴旺商业圈。2023年计划在广东全省范围内完成1000家农贸市场综合治理。加大对市场内食品安全、日用消费品质量安全、计量、价格、亮证亮照经营等监管力度,强化知识产权保护,鼓励实施“互联网+农贸市场”模式,推动“智慧农贸市场”建设,推动农贸市场提质升级。
实施乡村振兴“标准化+”行动,赋能农业产业转型发展。开展农业农村标准化行动,构建全要素全链条多层次的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2023年计划建立完善16个特色优势重点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完善绿色发展标准化工作,支持陆海丰、东江等革命老区开展标准试点示范,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助力品种品质品牌融合发展。
释放知识产权动能,提升县镇村产业竞争力。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商标品牌培育行动,建立“地理标志+基地+龙头企业+产业链”的多品牌培育模式,充分发挥地理标志产品运用效益。培育高价值专利,推动各级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节点网点资源下沉,提高特色产业核心竞争力。2023年底,地理标志用标企业数增长30%,超过1350家,地理标志商标数量达到135个。
提升产业质量水平,助力县镇村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开展“产品、工程、服务质量提升年”行动,建强一批中心镇专业镇特色镇。围绕解决珠三角地区和粤东西北地区质量能力不平衡问题,支持粤东西北地区推进建设一批质量基础设施集成服务基地,通过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地区质量结对帮扶、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上山下乡、质量认证服务下乡等方式,积极构建质量管理协同、质量资源共享、企业分工协作的区域质量发展生态。建设“制造业当家”质量技术服务平台,打造“粤品通”质量服务品牌,为中小微企业提供线上线下质量技术服务,提升县镇村经营主体质量能力。
充分挖掘消费潜力,推动县镇村消费提档升级。提高消费投诉举报处理效能,大力推行ODR(在线消费纠纷解决)机制。推动放心消费承诺活动向乡镇拓展,扎实开展“放心消费粤行动”,发动更多乡镇、农村经营者参与“放心消费承诺”和“线下无理由退货承诺”,加大消费教育“进农村”力度,推进农村消费维权社会共治。
构建预制菜安全监管规范体系,助力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预制菜从田头到餐桌的标准体系,2023年计划批准制定5项以上预制菜地方标准,选取10个具有代表性的预制菜龙头企业开展预制菜全产业链标准化试点。强化预制菜质量监管,全力防范预制菜生产经营食品安全风险。
严厉打击市场监管领域违法行为,持续优化县镇村市场环境。开展打击侵权假冒专项稽查执法行动,对农村市场、产业集群镇街、专业批发市场等重点区域加大执法力度。实施农村食品安全提升行动,2023年广东全省组织不少于800万批次农贸市场食用农产品快检,食品抽检达到每千人6批次,对抽检不合格食品实现100%核查处置。强化农业农村水电气等价格监管,进一步维护农村市场秩序。
责任编辑:李佳榕中国消费者报广州讯陈晓莹记者李青山)为提高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积极预防、降低和减少学生各类意外事故发生,2月6日新学期第一天,由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市场监管局等单位共同主办的2023年 ...
中国消费者报福州讯(叶生明 记者 张文章)针对涉疫情投诉食用农产品不落实明码标价的问题。3月以来,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市场监管局对辖区农贸市场开展全覆盖式监督,进一步规范辖内农贸市场经营者的价格行为,营 ...
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任震宇)防疫期间,消费者在家掀起“宅经济”风潮。在此背景下,网络游戏成为众多消费者的娱乐选择,一些付费类网络游戏的消费纠纷也逐渐凸显。记者3月3日从中国消费 ...
中国消费者报南昌讯李燕京记者朱海)3月3日,记者从江西省市场监管局获悉,自市场监管总局批复江西省开展铁皮石斛、杜仲叶、灵芝,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物质管理试点以来,江西省共审批通过5批共23家食药 ...
中国消费者报济南讯记者 尹训银)连日来,山东省各级市场监管部门持续加强口罩、消毒杀菌用品、抗病毒药品等防疫用品市场价格监管,坚决打击囤积居奇、哄抬价格、不明码标价等借疫情牟利的违法行为。2月16日,山 ...
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 刘浩)随着消费者因生活压力等因素造成白发的产生和增多,染发剂成为众多消费者的常用消费品,许多商家推出的染发产品打出“植物”“天然&rdquo ...